机械厂所产生的含油废水量大而广.该废水中的油一般以浮油、分散油和乳化油三种状态存在。浮油粒度≥100 m,静置后能较快上浮,以连续相的油膜漂浮在水面上形成漂浮层。机械厂因滴漏而混人废水中的润滑油、燃料油等多属浮油。分散油粒度为10~100 m,悬浮、弥散在水相中,在足够时间静置或外力的作用下.可凝聚成较大的油滴上浮到水面,也可能进一步变小,转化成乳化油。分散油在废水中呈悬浮状,机械零件加工前的清洗过程中所排出的含油废水中的油为分散油。乳化油粒度为0.1~10 m,在废水中呈乳浊状.油珠表面有一层乳化剂(表面活性剂)分子形成的稳定薄膜,阻碍油珠合并,长期保持稳定,虽经长时间静置也无法上浮。一般机械厂产生的乳化液废水中的油为乳化油。 含油废水由清洗线排放后经收集进入调节池,主要调节水质、水量。调节池出水经泵提升进入到反应池,由于该废水中金属离子较多(若金属离子不足,可补充),通过反应池内投加,利用搅拌机搅动混合,使金属离子与氧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沉淀。反应池出水进入絮凝池,该池中投加一定的PAM,由于金属氧化物沉淀为细小颗粒,PAM分子可与金属氧化物沉淀微粒的互相连结形成粗大的絮凝团,使得絮凝团得以沉淀去除。沉淀池出水进入中和池,由泵提升进入自清洗过滤器进行处理。 气浮沉淀工艺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技术,要求混凝过程能快速完成而且絮凝剂能快速均匀的扩散于水中,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水中胶体脱紊或絮凝,能达到快速净水的目的。因此,试验选用、聚合(PAC)两中常见的絮凝剂,进行絮凝剂投加量的优化试验。试验中聚合(PAC)在含油废水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几种絮凝剂。 总结:采用隔油+气浮+过滤+吸附工艺处理机械工业含油废水,处理效率高,运行成本低。实际运行结果表明,采用该工艺处理后废水COD、石油类的去除率分别为81%和99%.处理后出水能够满足回用要求。